印的分類

印的形狀
印章的形狀無論官私,通常為方形,也有少量是圓形、長方形、橢圓形或其它幾何形制。

印的材質
刻印章印石主要以青田石、壽山石、昌化石、赤峰石為原料,田黃石最為名貴,為製印者所鍾愛,雞血石、凍石也較名貴。此外,印章用料還有金、 銀、銅、鐵等。

印鈕樣式
古代印章背部有鈕,如龜鈕、獅鈕、魚鈕、龍鈕、虎鈕等等,形成了種類繁多的印鈕藝術。

戰國璽鈕
戰國印章大多為銅鑄,也有玉製,有官私之分,有姓名璽、古語璽、圖像璽等,印鈕多為鼻鈕。秦代印章繼承戰國璽鈕特點,鐫刻粗獷、率意,官印蒼古威嚴、整齊而不呆板;私印蒼潤秀麗、自然隨意。漢代印章是中國篆刻藝術史上的高峰,特別是皇家印製作精美,以白玉為材、螭虎為鈕,文武百官印以黃金為材,按官階不等有魚鈕、鼻鈕等。三國兩晉出現鍍金、鍍銀印,出現了辟邪鈕式。

唐代藝術
唐代以後,印章從一般實用品逐漸演變為可供欣賞的藝術品。同時,篆刻藝術從實用印章中分離出來,成為一門獨立的體現審美情趣、審美理想,抒發情懷的表現藝術形式。唐代印章官璽傳世甚多,而私印較少,官印多鼻鈕。唐代以後有金銀、寶石、翡翠、珊瑚、琥珀、蜜蠟、黃楊、竹根、玉製印章。

宋代人文
宋代,隨著文人畫的發展,鑒藏書畫之風日盛,文人學士喜歡鐫刻別號印、詞句印、室名印、鑒藏印等印於書畫作品上,把書畫、篆刻融為一體,使之相得益彰,印章真正成為中國獨特的一門藝術。


篆刻之祖 - 明代文彭
明清兩代是中國印章藝術的鼎盛時期,印章藝術得到進一步發展,流派紛呈,風格各異,並出現了一些篆刻名家。明代的文彭是素負盛名的篆刻家,他治印力求復古,筆意秀潤,力法光潔,被後人稱為「篆刻之祖」。清代的鄧石如治印鋒姿挺健,刀法和筆法融為一體,自成一格。清代的趙之謙以當時出土的秦漢泉洗銘文入印,別開生面,風靡一時。

清民現代
清代私印銅印少見,大多為石章。民國時期印章多為石章,繼承清代特點,除石外,還採用木、竹、玉、金、銅、鐵、有機玻璃、橡膠等材質,以西泠印社印章較為名貴。